默认

要推行【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存在什么困难?

2022-09-15 17:37


        一、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利益冲突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最核心的难点在于内在利益难以协调。医疗资源城乡间、区域间分布不均衡造成部分地区医疗机构无序竞争,抢占市场,甚至以虚假广告诱导医疗、过度医疗;部分地区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居民跨区域就医,加重患者负担。


        这是医疗服务体系效率低下的表现,也是分工协作的主要障碍。尽管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出台各种政策,诸如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代表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引导公立医院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但因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相对不足,公立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的出发点,一方面是出于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强制命令(对口支援及分工协作作为医院等级评审和各类评选评优的一票否决指标),更为重要的是,想通过合作扩大医院影响,占有更大的医疗市场。因此,公立医院与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始终存在抢夺病源的利益冲突。


        二、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配套政策保障缺乏


        在各种模式的推行中,都需要相关政策的保障,例如医保政策,目前我国缺乏有效医保支付政策、服务价格差别设置等配套制度措施保障分工协作的有效实施。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对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引导性不强,医保制度对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差别不大,在出现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时,患者还是愿意去大医院就医问。同时,各级医院收治病种没有明确规定,双向转诊的的条件、标准以及操作流程缺失。此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第三方处理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医疗纠纷的责任划分也是阻碍医院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不利因素之一。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战略逐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不断增强,人才已成为当前阻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是当前出现“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主要原因。在托管、重组的模式中,对于基础条件薄弱的机构更加难以得到公立医院技术、人员等支持。


        四、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分工协作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医疗信息的共享,而信息共享的有效性,依赖于统一的基础设施。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现分工协作,必须建立有网络技术支持的健康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病人的健康信息资料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网络信息平台应由双向转诊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医学影象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但在查阅文献及现场调研可知,目前很多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档案并没发挥多大作用,不少地方甚至出现沉积。


         五、医务人员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激励措施缺失


        目前我国医院普遍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制度,医务人员收入来源于提供的服务数量乘以均次服务价格。在服务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医生的收人与工作量直接相关,因此,大医院医生缺乏将慢性病、术后康复等适宜病人下转至基层的积极性。同时,目前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支援方面,也缺乏非经济措施激励医务人员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虽然医院会将医生参与基层工作量作为其年终考核一部分,但其评估的分数值不足以吸引医生主动下基层工作,造成分工协作的动力不足。


二冬青智能云诊所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