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

不明确的未来生物学技术

2021-10-12 16:54

人类的祖宗有研究过人的寿命,甚至想延长人的寿命。中国古代就有专门的人研究长生不老药,然后才变成道家。西班牙探险者曾经在佛 罗里达的丛林中寻找不老泉。“生命的延长”要考虑医学来实现。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把延长寿命放在未来科学愿望清单第一位。无论是通过地理探索还是实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科学家都认为死亡时可以战胜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挑战死亡行动中患上肺炎,当时还在研究将一只鸡冻在雪里是否将寿命延长,之后不久就不敌疾病而死亡。


直到目前,人类都没有揭开生命之谜。19世纪,数据统计学家揭示出关于死亡的秘密,把死亡简化成数学概率的方法,也就是死亡表。死亡表,在人口学定义中,通常以10万(或100万)人作为0岁的生存人数,然后根据各年中死亡人数,各年末生存人数计算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生存率,列成表格,直至此10万全部死亡为止。死亡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人寿保险费的重要依据,人们为了得到更有利的保险合同已经放弃了长寿秘密的研究。有关人类生命长短的认知已经令大众意识到生死是自然的事。死亡时不可避免而且还可能随机发生。


有时在研究时候,随机的态度有可能有意外的收获。1928年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之后在某次的实验中,忘记将培养皿盖上盖子,之后在培养皿里发现一种能对抗其他菌种的霉菌,就是后来的青霉素。自此之后,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也开始重视偶然发现的机会,现代的新药研发将偶然的机会转为刻意,随意组合分子化合物进行研究,希望有新的突破。


但结果并没有臆想中的好,200年前能有瞩目的进展,最近几十年中技术一直没有满足投资者或患者的期望。倒摩尔定律,揭示了药物开发面临的困境,信息技术在这些年发展得越来越快,而生物技术面临的问题是否与信息技术同步发展。

08.jpg

生物技术创业时不明确不可控的一个领域。研究专家只能用疑似行得通的东西去做实验,而不是深挖人体系统如何发展和运作。基础生物学难度太高,生物学研究员只能走捷径。信息技术初创公司相比较生物技术初创公司更容易经营起来,计算机是人创造出来,可靠的执行我们的指令。而生物技术不是人类的设计而生,人类去研究人体,而人体系统本身就复杂。


参与生物技术研究的人都会期待着有成果,很少人抱着持续的热情全心投入研究。生物技术公司的负责人是教授,但通常负责人都不投入做研究,而是挂职兼职顾问,连自己研究的项目也不投入,对生物技术的研究结果就不明确,其他人也就去仿效教授的态度。不明确的乐观态度对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构成大的挑战。